枝江市白銀棉花專業合作社2009年7月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注冊資金1000萬元。近年來,合作社快速發展,到2012年5月底已擁有個體成員8341個,出資總額1156萬元,團體成員1個,2011年入社農戶棉花種植面積達到112593畝,社員遍及百里洲、七星臺、顧家店、問安、當陽半月、松滋老城、荊州馬山等地。全社劃分為94個片區,每個片區設有經理進行管理。2011年社員人均純收入15800元,比當地非社員人均純收入高25%,年人均培訓5次,年人均信息服務145次,新品種應用率達到85%,畝均效益2680元,畝均增效25%,生產資料統購率65%,節約生產成本21%,聯合生產銷售率98%。2011年度盈余總額1359146元,按交易額比例返還74.9%,返還總額1017734元,按出資額及公積金份額返還25.1%,返還總額341412元。
白銀棉花專業合作社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機構,成立了理事會、監事會,下設農資技術部、財務部、營銷部、綜合部等四個部門。按照農業部示范章程的要求,結合白銀棉花專業合作社的實際,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內部運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操作規范。
為實現棉花高產優質低耗,合作社形成了“統一提供優質棉種,統一提供平價農資,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分摘售花”的生產模式,出臺了售棉按每噸100元分紅的十大惠農措施。2011年度,為示范戶免費發放棉種和對入社棉農實行購種補貼,僅供種一項,就為棉農節省成本16.25 萬元。在枝江市農業局和枝江市經管局的指導下,合作社以行政村和鄉鎮為單位開展千畝,萬畝棉花示范高產競賽活動,聘請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高級農藝師、棉花奶奶李文英等15人為常年技術顧問,送技術到田間地點,采取典型示范帶動和合作社優惠措施推動相結合的辦法來實現棉花高產棉農增收。
生產營銷模式不斷創新。枝江市白銀棉花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了興棉花產業,活一方經濟,建合作社組織,富一方棉農的建社初衷。合作社以電子商務為平臺,在年初棉花播種之前,就以棉農簽訂籽棉期貨合同,規避了棉農生產的市場風險,2011年期貨合同助農增收380萬元,中央、省、宜昌市多家新聞單位以“枝江棉農玩期貨”、“籽棉期貨嘗甜頭”為題,報道了白銀棉花專業合作社就與棉農簽訂棉花期貨合同的做法。合作社現已建立了“棉農家庭承包分戶生產,合作社統一收購,企業加工成品,贏利比例分紅”的系列運作機制,形成了“棉農生產棉花,龍頭企業加工成品,工貿公司營銷”的產業鏈條。2011年合作社股金年利10%,社員分紅總額達到100萬元,新華社對作了專題報道,受到了宜昌、枝江兩級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贊揚,枝江市政府將白銀棉花創中國馳名商標納入2012年工作目標之一,給予了高度重視。
品牌立社成效顯著。1958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為全國第一個皮棉過百斤的枝江市百里洲區授牌。如今枝江棉農生產加工的“白銀”牌細絨棉被評為全省同行業中唯一的名牌產品;白銀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被評為湖北省省級農業產業化優秀重點龍頭企業,被中國棉花協會評為全國優秀加工企業50強,被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確定為國家棉花代儲庫,白銀牌商標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同時還多次被中國農行湖北省分行和湖北省信用社評為AAA級信用企業;多次被稅務部門評為稅收增長大戶。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荊楚網、湖北日報、三峽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對白銀棉花專業合作社進行報道宣傳,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